和谐的使者 正义的化身徐洪刚
内容提要1994年2月20日,江泽民同志为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题词:向徐洪刚同志学习。十五年来,神州大地“学英雄、见行动,树正气、讲和谐”的热潮经久不衰。十五年来,英雄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一直是公众关注的人物。学习徐洪刚,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临危不惧、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坚定立场;学习他不畏强暴、敢于牺牲、英勇顽强的作风;学习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一身正气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带头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弘扬构建和谐社会的优良情操。
1994年2月5日晚,江泽民同志在会见全国20名爱民英雄、拥军模范代表时,久久握着“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的手,高度赞扬他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壮举,并向陪同会见的党和国家、军队领导同志说:要很好地宣传这位青年战士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保持社会团结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的环境。2月20日,江泽民同志为徐洪刚题词:向徐洪刚同志学习。3月6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分别为徐洪刚的题词。李鹏总理的题词是: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同志学习。刘华清副主席的题词是:以徐洪刚同志为榜样,做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张震副主席的题词是:向徐洪刚同志学习,继承发扬红军优良传统。
时代呼唤英雄,时代造就英雄。徐洪刚事迹感天动地,如同当年学习雷锋同志一样,在北国、在南疆,在天涯、在海角,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迅速掀起了“向徐洪刚同志学习”的热潮。
1993年8月17日,探亲归队,坐在从老家云南省彝良县途径四川省筠连县境长途客车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部通信连班长徐洪刚,被歹徒光天化日抢劫侮辱妇女的暴行震怒了,他赤手空拳挺身而出,勇敢与四歹徒在行驶着的客车上搏斗。滚烫的热血从徐洪刚的胸部、腹部、背部喷溅而出,一段肠子流出腹部,徐洪刚倒了下去,鲜血染红了车厢的座位、地板。善良的乘客被歹徒的凶残震惊了,有人大声呼喊:“出人命啦,快停车!”司机听到喊声,急忙刹住车,趁一歹徒不防,夺下了其手中的匕首。四歹徒见势不妙,想跳车逃跑。昏迷中的徐洪刚清醒了,他使出全身力气,死死抱住一歹徒的腿,抓住衣服。穷凶极恶的另一歹徒,又凶残地朝徐洪刚的背后猛刺两刀,歹徒跳车逃跑了。身中14刀的徐洪刚,用背心兜着流出体外50多厘米的肠子,紧随歹徒从车窗跳下,坚持着向逃窜的歹徒追去,直至昏倒在地。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救治下,徐洪刚终于转危为安,军民共同谱写了一曲“英雄爱人民,人民爱英雄”的时代正气歌。
徐洪刚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从地方传到军营,从军营传到全国。正在徐洪刚所在部队视察的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徐永波当即指示:这样的典型十分难得,这样的精神难能可贵,这是雷锋精神的再现,应当立即在军队里掀起向徐洪刚同志学习的高潮,促进部队的思想建设和全面建设。
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军指战员和全国广大青少年向徐洪刚同志学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个新闻媒体,以大量篇幅和黄金时段持续报道徐洪刚的英雄事迹。
济南军区授予徐洪刚“见义勇为英雄战士”,为他记了一等功;团中央授予徐洪刚“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被评为全国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昭通地委、行署、军分区授予徐洪刚“人民的好卫士”,宜宾地委、行署授予徐洪刚“见义勇为标兵”,三门峡市授予徐洪刚“爱民模范”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英雄的家乡云南省彝良县、给英雄第二次生命的四川省筠连县、英雄部队所在地河南省渑池县以英雄为媒,结为友好县。
英雄的壮举是感人的,英雄的精神是高尚的,英雄的榜样是无穷的。
十五年来,神州大地“学英雄、见行动,树正气、讲和谐”的热潮经久不衰。徐洪刚英雄事迹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几代人,他影响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十五年来,英雄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一直是公众关注的人物。徐洪刚成了和谐的使者,正义的化身,勇敢的代名词。
学习徐洪刚,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临危不惧、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坚定立场;学习他不畏强暴、敢于牺牲、英勇顽强的作风;学习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一身正气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带头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弘扬构建和谐社会,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科学发展观的优良情操。
“我只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个符号,在社会渴望英雄出现的时候,我正好做了这件事。我被树立成了典型,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不是那次见义勇为,我可能服完役后,还得回老家种我那一亩三分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和回报,一直让徐洪刚觉得自己很幸运。为了对得起这分荣耀,他一直努力着。
徐洪刚归队不久,破格由班长提升为少尉排长。1996年和1999年先后保送到信阳陆军学院、解放军南京学院学习。1996年任副指导员,1999年任指导员,2003年任团保卫股副营职干事,2005年任团政治处副主任,2007年3月任教导员,2007年9月起任团副政委。1997年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1998年8月长江出现特大洪讯,徐洪刚所在部队防守的乌林镇青山段长江大堤出现特大险情,在接到命令之后,他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长,带领全连官兵迅速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他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牺牲、敢于胜利,以饱满的热情,自觉的行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抗洪结束后,他被集团军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参加驻地抗洪抢险英模事迹报告团。1999赴北京参加全军第九次青年工作会议。2005年、2006年,他两次被集团军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后,徐洪刚所在部队奉命组成330人的先遣队奔赴灾区救灾。四川留给徐洪刚的记忆太多了,是四川人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徐洪刚主动请缨,与第一时间组建完毕的先遣队火速赶往震中映秀镇。16日17时,徐洪刚接到通报:正在银杏乡救援的300名官兵已断水、断粮二天,200多名受灾群众急需食品和药品。徐洪刚立即率领239名官兵,每人背着几十公斤的给养和物资,连夜向银杏乡进发。这是一条“死亡之谷”:映秀镇通往银杏乡的山路上,左边是悬崖绝壁,右边是滔滔泯江,余震和泥石流不断发生。“大家小心,注意脚下的碎石。”行军途中,徐洪刚不断向官兵们传授避险常识,“山石滚下来的时候不要慌,判明方向后果断闪避。”他将官兵们科学分成12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分成3到5人一个小组,队与队间隔30米,组与组间隔10米,人与人间隔3米,每个小分队安排2名安全员和观察员,终于,“死亡之谷”被铁军征服。徐洪刚和分梯次进入汶川灾区的铁军官兵,在徒步进入灾区的同时,全面展开汶川抗震救援,成功清理遇难者遗体数百具,救出幸存者数十人,转移救助重伤病员上千人,转移群众1万余名。对于这次抗震救灾,徐洪刚平静地说:“我懂得感恩!我和兄弟们是在拿着生命换生命,我们阻止不了山石滑落、道路阻断,但我和我的兄弟们信念坚定,一定要救人!不抛弃!不放弃!”
如今,徐洪刚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文学艺术,他的500余篇诗歌、散文、小说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假如雷锋活着》一文还被作为范文收入军队中专《语文》教材。出版了《徐洪刚赵小竹诗画集》、《生命礼赞》、《徐洪刚散文集》三本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和军事革命博物馆收藏。他说:“灵感给有准备的大脑,自己的诗歌是用小文章表现大主题。”
作为英模,近年来,徐洪刚先后到党政机关、军地院校、厂矿企业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事迹报告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辅导30多场次,听众达5万多人。同时,他还担任着全国几十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我很少和孩子们说起当年的壮举,那很可能会让他们联想到暴力,这可不是件小事啊!”徐洪刚的一席话,让人感触颇深。英雄的背后,又饱蘸着多少真情的细腻。
徐洪刚从入伍时的初中生到现在的硕士研究生,从普通战士到全国学习的英雄,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到团级干部,从对文学艺术知之剩少到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在其坚实的步履中,他坚定地认为不能睡在功劳簿上,躺到荣誉的温床上,如果一个人不追求进取,他的生命等于终止了,对部队如此,对个人也如此。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党和部队的培养,看到了英雄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