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乌蒙,响彻着脱贫攻坚的号角;滚滚金沙,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浪潮。
为真实记录扶贫一线党员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及队员、大学生村官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感人瞬间,全面展现昭通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良好风采。
“红色扎西”微信公众号从今日起开辟“最美扶贫故事”专栏,定期刊载一批脱贫攻坚一线的“最美扶贫故事”,籍以鼓舞全市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群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积极奉献自身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是小朋友们儿戏般的承诺,但在马树镇八皮村团石包村民小组冉崇发家,户主冉崇发却以这个儿戏的动作和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孙华坤“签署”了同意异地扶贫安置的约定。
马树镇八皮村团石包村民小组,海拔高、气温低,悬崖绝壁上的村庄土地贫瘠,不宜人居。为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三委”干部经过了多次商讨,确定了走异地扶贫搬迁之路,将团石包村民小组19户农户搬到相邻的尖山村民小组,以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在镇村两级的积极努力和多方协调下,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的项目终于落户团石包村民小组,正当大家松下一口气来的时候,却冒出了这么一户搬迁“钉子户”——安土重迁的冉崇发不管好说歹说,就是不愿意离开他祖祖辈辈居住的大山,似乎离开了大山的依靠他就没有了安全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总书记的话语萦绕耳旁。来之不易的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如果冉崇发户不能与其他人家同步建设同步搬迁,扶真贫、真扶贫就成了空话。做通冉崇发的思想工作成为了扶贫工作队的头号任务。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中午,扶贫工作队再次踏上通往团石包村民小组曲折陡峭的道路,突然,一张运输水泥的车子侧翻在泥泞中,一包包水泥滚落一地,大雨一浇,这车水泥就报废了,随车的王大嫂拉拽不动水泥都急哭了。快帮忙!我们几个工作队员异口同声,跑上前去,人多力量大,10分钟不到,水泥被规整在了一块,盖上货车的篷布,大家松了一口气,一个个已经变成了花脸猫落汤鸡,大家相互打趣笑笑闹闹继续踏上团石包村民小组的道路。
一路上,大家七嘴八舌讨论怎么做通冉崇发的工作:有同志说多给他讲异地扶贫搬迁的项目政策;有同志说多给他讲搬迁前后对比;还有同志说,这些我们都是讲了十多遍的了,嘴皮都快磨出茧子来了,没用!等到冉崇发家已经是下午5点多。谁都还没开口,冉崇发却突然说:“孙队长,我同意搬迁!”他的爽快让我们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快嘴的李官玲迫不及待地问:老冉,你是怎么想通的?“今天我看到你们为了帮王大嫂家的搬水泥,一个个不怕苦不怕累,是真心实意的帮我们,我信得过你们,要再不同意,就要被口水淹死了。”冉崇发说着笑了起来。我也笑了,问他,“男子汉,说定了不准反悔哦。”
马锦是昭通市外侨办侨务科科长,也是一名共产党员。2017年3月,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单位的派遣,到盐源镇杉树坪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完全没有顾及自己是回族到乡下生活可能会非常不便,以及家中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无人照顾等实际困难。
此次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量大,任务艰巨,要求更高,纪律更严。为了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作为驻村工作队长,马锦在协助统筹好全村工作的同时,也承担了两个村民组的入户调查和精准识别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煮早点,并同步做好中午饭随身用饭盒带着,搭乘村干部的摩托车到村民组进行入户走访。中午饿了,就跟村民要点热水,把饭菜冲热,将就着填饱肚子后,又开始工作。晚上回到村上,自己就煮点面条做晚饭。有时太累了,就泡点麦片充饥。尽管生活如此之不便,但她仍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村民很纯朴,对我也好得很。特别是知道我生活不便,都要主动给我烧洋芋、煮鸡蛋。这让我很感动!”谈起入户调查的经历,马锦感慨地说,“每次下去,都觉得责任重大,想尽力争取项目,帮助他们。”
也许是长期营养不良,再加上工作劳累,在此次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中,她意外流产了。她是在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启动后,才发现自己怀孕的。年龄已经超过40岁的她,一直期待着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这个时候本应该好好休息,但由于工作任务太多,她依然选择坚持工作。
到了快要公示调查结果的时候,她的身体出现不适,她好想躺下休息一下,可是村民小组评议公示的通知已经发出,她只能硬撑着。按照既定时间,环坡村民组评议会如期召开,会议从早上9点一直开到下午4点,历时7个多小时,她一直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口头公示调查结果,耐心地向群众解释,记录大家现场反应的情况,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直到会议结束。随后,立即前往小沟村民组召开评议会,当公示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她的肚子开始巨疼,意外流产导致的大出血把椅子都打湿了。她强忍着疼痛,坚持把公示工作做完。住院期间,为了不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她仍然坚持完成要报送的各种表册,没有请其他同志代替她的工作。医生建议她多休息一段时间,但接到要开动态管理培训会的通知,她又连夜赶回盐源镇。为了照顾她,支持她安心工作,66岁的老母亲也从昭通赶来。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身边的朋友都在责备她,到底是命重要还是工作重要,面对朋友的劝说,她经常这样回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工作任务,这项工作转交给谁都不是个事情。不想给其他同志增加工作量。”(镇雄县委组织部供稿)
· 小蚊子咬来大收获
我是巧家县白鹤滩镇黎明社区扶贫队员朱家怡,2017年5月21日,晃眼的太阳夹着38度的高温悬在天上,第一次走进白鹤滩镇黎明社区营盘村民小组,这里地处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淹没区,受政策限制无法新建房屋,眼前大多是破旧的土房。
正值农忙,只能在田间地头开展调查工作,迎接我的是五保户徐有发满脸汗水的笑容和无处不在的蠓蚊。为了不耽误她的农活,我脱掉鞋子赤脚进入甘蔗田,徐有发施肥,我就帮着除草,边干边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没下过地的我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手、脚、脸也被蠓蚊叮咬,肿的不成样子,但望着满眼的甘蔗是他家整整一年的收入,我更是开不了口要求他马上回家里开展调查工作,整整两个小时我们都在田间顶着烈日忙活。
回到徐有发家中,他就急着去邻居家借来止痒的药水,等手脚都涂上止痒驱虫的药水我才慢慢缓过神来,将徐有发的家庭情况一一据实填写在表册上。调查结束,我刚走出院子徐有发就追了出来,把一瓶药水和一个草帽塞到我手里:“你们也不容易,以后来调查小心点,我们这里太阳毒,小虫子更毒!”。
调查中有着群众的不理解,但更多的是群众的支持与热情,他们的支持可以是在门前为你摘的一颗树瓜、或是刚摘的一把蔬菜、更有徐有发的一瓶药水和那个破旧的草帽。入户调查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身上的蚊虫咬伤慢慢好转但又不断增加,心里感到十分辛苦但又万分自豪,因为这都是我们与群众不断亲近的痕迹!(巧家县委组织部供稿)
· 工作在贫困边沿村的“霍社长”
缴茶米村民小组位于永善县永胜村委会驻地东北部2.2公里,共有村民24户102人。村组公路沿线一幢幢楼房在开始拔地而起,村庄面貌也有所改观。村民都说:“这些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和各级领导的关怀,然而村民小组长这个最基层的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也付出了不少。
霍应中是缴茶米村民小组的小组长,可大家都习惯叫他霍社长。开展入户调查以来,霍社长除了惦记着镇里交待的扶贫工作动态管理任务外,他每天都早早的起床,还在“大部队”行动之前就入户通知村民把户口册、新农合本本、土地承包证等资料找齐,我们工作队将逐户调查农村人口基本信息。
走近霍社长家,才知道他这些年过得也很艰辛,他家现有家庭人口6人,除一位87岁高龄的母亲外,就是儿子、儿媳和一个5岁多的孙子、还有一个不满1周岁的小孙女。霍社长的妻子几年前意外去逝,妻子早年去逝对这个家庭来说已经是一件很不幸的事,2016年11月出生的小孙女(霍诗雨)今年又患上了地中海贫血病,霍社长面对这样的处境纳闷了,自己已年迈力衰,平时的主要收入除了每月能领到当村民小组长160元的工资外,还能享受到100多元的低保金。儿子霍连平也没有什么技术,外出打工很不稳定的收入成了他家6口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儿媳只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面对这祸不单行的处境,他们一家人虽然每天都一直在辛苦的劳作,但生活一直挣扎在贫困线的边沿。霍社长的小孙女患病后,曾先后送往宜宾、昆明、华西等医院检查治疗,每次的医疗费及各种开支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元,对这样的一个家庭来说已算是雪上加霜,而且病情没得明显好转。再回头想想,不是因为这次入户调查,谁又知道这位年过六旬的村民小组长每天除了全心全意地为村民服务的同时还在一个人黙黙地承受着生活的不幸呢?
在这次入户调查工作中,他还多了一个动态管理工作队队员的职责,也算身兼多职。走进缴茶米村民小组,霍社长除了履行工作队员的职责外还要履行村民小组长的职责。在缴茶米入户调查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带着我们逐家逐户的一起宣传扶贫政策、统计农村人口的基本信息,除此之外还得考虑我们工作队的起居。
干什么工作都一样,辟如在落实国家惠民政策时“落一个人享受不上政策,人家就会戳你脊梁骨。”霍社长在入户调查的途中边走边说。(永善县委组织部供稿)
· 那条劝学的山路
一次在劝返贫困户辍学学生返校的时候,我和村委会主任周致彤去鱼田村坪子村民小组,一路上都是悬崖峭壁,我们一只手拉着野草,身体贴着崖壁,小心翼翼的行走。周致彤灵活、熟练地在前面开路,不时提醒我:“路不好走,当心点!”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都满头大汗,坐着休息的时候,我看见周致彤的双腿在微微发抖。我问她:“农村工作那么艰辛,有没有想过离开?”周致彤说,“我家是农村的,2014年大学毕业后选聘到鱼田村当大学生村官,几年来,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2016年,村民选举我担任村委会主任,后来虽然考上了选调生,我还是选择继续留在这里,想为群众多做点事。”我看看这个90后的小姑娘,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敬佩之情。
在坪子村民小组小贵的家里,我们详细询问小男孩的家庭情况、辍学的原因。小贵表示家里面困难,难以供养他读书,就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因此辍学了。周致彤不时安慰小贵。我看到她偷偷抹了抹眼泪,把身上仅有的153元递给小贵,并语重心长的告诉他要多读书,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在小兰家,我们通过不同渠道询问她不读书的原因,通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交流,她同意了返校学习。周致彤又与其家长和老师联系,为小兰打消了上学的忧虑。
返回的路上,我们聊着要如何才能让贫困家庭彻底脱贫。后来,我们俩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大关县委组织部供稿)
· 特困户杨朝银住上了新房
“多谢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今天我搬新家,杀年猪,请大家到家里吃一顿便饭,以表谢意。”“饭就不吃了,我们接受你的心意,为特困户排忧解难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你日子越过越好。”岁末年初,威信县扎西镇庙坝村龙洞湾建档立卡特困户杨朝银,带着喜悦和感激,一大早来到庙坝村,紧紧握住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樊富强的手如是说。
今年37岁的杨朝银,是庙坝村龙洞湾民小组的建档立卡特困户,属残疾人,身高仅1.2米左右,其妻属先天小儿麻痹,肢体残疾,不能正常行走,漆下有一个11岁孩子,是典型的“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力)家庭,经济拮据,家境贫寒。三年前,杨朝银可没有这样的精、气、神,家里三口人,没有固定收入,主要的收入就是种点玉米,混个“肚儿圆”是最好的结果,他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2015年,扎西镇开始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杨朝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扶贫工作队领导轮番上门做工作,劝杨朝银振作起来,耐心讲解扶贫政策,一开始,杨朝银对修房十分抵触,不想再折腾,只想安安心心地种点传统的农作物,后来看到国家是真金白银的真扶贫,他动心了,紧紧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准备搏一搏。2016年,全县掀起了建房“大会战”,杨朝银虽然积极建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正当他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时候,镇村领导和扶贫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迅速发出倡议为杨朝银排忧解难。一家有困,众人相助,扎西镇党政主要领导率先捐款,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全体人员、庙坝私业主陈光军等众善同心,慷慨解囊,仅仅一天就收到善款10000元。庙坝村支部书记刘道友及时把善款送到杨朝银手上,帮助他完成房屋建设。新春佳节来临,杨朝银搬进了新家,心存感激帮助过他的好人们,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威信县委组织部供稿)
· 二溪的“女汉子”村干部
“当我看到一栋栋新居圆满落成,一条条村组公路得到硬化,村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我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是太平镇二溪村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基层妇女干部郑和友的深情叙述。
在二溪村,她是公认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女汉子”。工作中,本职业务上的事她要干,突击性的中心任务她得上,攻坚克难的工作她更要往前冲。回到家里,杂七杂八的事需要她,下地干活她也得扛。
10年的摸爬滚打,由妇检员到计生员,再从计生员到副主任的过程,是郑和友这名普通村干部的成长史。作为村上管家的贤内助,上管天下管地,事情只多不少。“群众之事无小事,村民找你是大事。”面对一个个翻山越岭、趟河过溪赶到村委会办事的村民,只要还没累趴下,郑和友都会面带微笑,问明情况后尽快帮其办理,办不了的她会耐心解说,直至说服为止。
在脱贫贫攻坚一线,因为建房筑路,郑和友吃住在工地,经常饱受着蚊叮虫咬之苦。而当工作告一段落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家门,又遭到丈夫的不理解和一连串的埋怨时,身为人妻,她一度彷徨过,犹豫过村干部到底该不该继续干下去,何去何从一度让她满心困惑。作为母亲,当接到儿子的电话时,她心里满是愧疚。但当想到很多村民目前的生活现状,作为村干部的她,她毅然选择了继续坚守工作岗位上,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继续做那个被村民公认的“地地道道的女汉子”!(水富县委组织部供稿)
· 脱贫攻坚为爱践行
保障困难家庭学生的就学权利,促进困难家庭学生健康成长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次摸底调查,威信县麟凤镇金竹社区打铁坝居民小组一对刚考上大学的双胞胎姐妹—王青王双出现在调查队员的视线中。王青、王双就读于威信县第一中学,本应该庆祝同时考上大学的家庭,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经深入了解,双胞胎姐妹家庭条件虽然贫困,但是达不到贫困户标准,高额的学杂费让姐妹俩的求学之路变得异常艰辛。调查小组长谢作强及队员杨丹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非常想帮助懂事勤劳的双胞胎姐妹,但是又不能违反规定。于是他们俩开始了“拉赞助”之旅,把姐妹俩的情况向威信县佛手中医院、骨泰医院、华晟医院反映后,三所医院负责人听到姐妹俩的家庭情况及品学表现后,鼓励她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并伸出援助之手。在谢作强、杨丹、其他工作队员及村委的共同努力下迅速开展了关爱贫困生活动,为姐妹俩捐赠了8400元的资助款,随行人员也对姐妹俩给予了资金方面的资助。
在这次助学活动中,金竹社区调查队员作为“第二家长”来关心学生,不仅为贫困学生解决了燃眉之急,解决了因经济贫困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很好地动员了社会力量关注贫困家庭、关爱贫困学生。受助家庭接到三所医院的资助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受助学生心存感恩:会妥善处理每一笔善款,保证每一分带着温暖的善款都用到实处,一定不辜负社会的关爱,用优异的成绩和实际行动来回报所有的关爱。(威信县委组织部供稿)
· 奔走在精准扶贫路上的“小书记”
青春充满无数的选择,有人选择奋斗,有人选择平庸,有人选择索取,有人选择奉献。在精准扶贫攻坚战的路上,位于云南省彝良县海子镇新营村的田间小道上,总是留下一个90后女孩忙碌的身影每天穿梭在乡间小路与群众中,她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冯小书记”。
冯小书记叫冯莉,昭通市昭交集团派驻彝良县海子镇新营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2016任期满后,因百姓挽留和对百姓的不舍,2017年继续连任新营村任村扶贫第一书记,2016年获得市委市政府“优秀先进扶贫人员”表彰,2017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在精准扶贫摸底调查工作中,她坚持原则,决不让一户贫困群众落下,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今年5月中旬,彝良县精准扶贫摸底调查工作启动,冯莉刚做完阑尾炎手术,医生叮嘱她不能经常熬夜加班,合理膳食,按时复查;为不影响海子镇摸底调查进度,她一直坚守在精准扶贫摸底调查工作岗位上,走家串户,日夜奋战,挑灯苦干,把复查的事情一托再拖,把医生的叮嘱抛在脑后,经常熬夜加班,饱一顿饿一顿。同事劝她,请假去检查一下,注意身体,她总是回答说:“忙过了这段时间再说,我不能临阵脱逃,我还年轻还撑得住。”
一步、两步,一户、两户,每到一户,她总是不厌其烦的教新来的工作队员,学说农村话、学做农村人,用心贴近群众,把精准摸底调查工作搞准、查实。“您的身体怎么样,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出门打工,孩子孝顺吗,娃儿读书成绩好吗,在那打工,每月收入多少,家里有重病的人吗,家里有几亩地、几亩林地,都种了什么……这些都是冯小书记每到一户老百姓家中要了解的情况。
汗水流过脸庞,雨水浸透衣裳,多数时候更是靠吃烧洋芋充饥……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穿梭在河谷山间。俯下身子,她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为的是带领工作队员们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准确掌握农户家庭信息,算好农户收入帐,详细了解农户住房情况、子女就学情况、医疗保障情况,农户社会保障情况等,用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只为下步精准施策“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路上,她始终一如既往的肩负着不一样的责任与使命,把最美的青春年华扎根基层,奉献给了贫困群众,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诠释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选择。(彝良县委组织部供稿)
· 扶贫路上:累并快乐着
我是水竹乡双旋村大学生村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罗凌,自今年5月全乡农村人口摸底调查工作启动以来,我担任双旋村联络员,并负责大湾子、韩家沟、大匾上3个社53户群众的摸底调查工作。
作为摸底调查队员,白天,进社入户开展摸底调查。双旋村海拔相对较低,夏天温度有35℃左右,我们调查队(我和财政所谢照洋)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顺着一条光秃秃的山路挨家挨户摸家底。一开始,发现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家家户户争当穷人,于是我们和群众坐下来交心谈心,谈近年来的脱贫攻坚的各项惠民政策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那些变化,住房从土坯房、茅草房变成了一栋栋小洋房,进村入社泥土路变成了“阳光大道”,对于那些打着“小算盘”的农户,讲一些典型事例给他们听,让他们着眼当下,引导他们知党恩、感党恩,群众逐渐改变思想观念,开始积极、热情的配合我们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将他们的人口基本情况,收支状况客观、真实调查清楚。
在刘元富家中调查完,准备起身前往下一家时,他说道:同志你们很辛苦,现在太阳这么大,坐着耍一下阴凉点了再走,当我们说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时,他把家里的两个瓶子洗干净,然后装上凉白开水无论怎样也要塞给我们,叫我们在路上喝。当时我哽咽了,只能接过水,连声道谢前往下一个农户家。
为认真研判信息、审核审查、汇总各小组的摸底调查数据,晚上很多时候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是通宵才能将当天的数据汇总、信息核查、档案收集等资料完善好。我家小孩只有一岁半,白天走时他还没有醒,而晚上回来他早已入睡,工作中没有时间陪伴小孩。有一天晚上小孩发高烧,自己也没办法亲自照顾,仍旧忍着心痛去加班完善资料,但这都是工作所需,我无怨无悔。
这只是我们摸底调查队员的一个小小缩影,我相信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们,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会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心一意为民。(永善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