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 内容详情
精准扶贫更要扶“心”
发布日期:2017-08-31 16:20:40     来源:镇雄县委组织部     

扶贫千头万绪,对象千人千面,面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问责严,就容易产生扶贫“急躁症”,导致“干部干、群众看”。扶贫干部只有“心”到,才能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为群众找路子、谋发展、解难事、惠民生。

用“真心 ”聚人心。扶贫攻坚战进行到今天,我们面对的贫困已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硬骨头”“拔硬钉子”需付出更多的勇气,下更大的力气,考验着扶贫干部的能力和智慧。当前,正值精准脱贫的攻坚期,面对多如牛毛的扶贫政策需要具体的人去落实,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精准就要求扶贫干部“进百家门、听百家言、办百家事、交百家友”,多到人民群众家中,多到田间地头,多和人民群众沟通,深入宣传政策和发动群众,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人心,才能共攻坚。

用“真情”暖人心。“你离贫困群众有多近,贫困群众就跟你有多亲!让扶贫干部驻进群众心房是加强干群关系的摆渡船、和催化剂,在平淡普通的话语间,平等亲切的沟通中,再大的隔阂都能消于无形。工作成效如何,为群众服务得怎么样?扶贫干部不能“自说自话”,说得好不如做出来看。扶贫干部唯有拜人民为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善意和信任。党员干部唯有时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相连,暖人心,才能谋发展。

用“真干”贴人心。干群之交,难在同甘共苦,贵在换位贴心。汗味最能传递正能量,干部身上的汗味越浓,身上的浮躁气才会越少。只有围绕群众所急所盼,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找准路子,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用干部脱皮的决心下好“绣花”功夫,解决帮扶方式,扶持谁、怎么扶,务必精准谋划,精准施策。唯有为民多干实事、多干好事,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贴人心,才能真致富。

践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本色,作为扶贫干部,必须扑下身子,迈开步子,用“脚板”丈量“短板”,带着感情,凭着良心,践行帮扶职责与担当,用真情换真心!

live28365www.qsmfp.com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17-2020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新闻网